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海葬服务案例详情

普陀山海葬案例一次结合公益活动的纪念海葬实践

案例时间:2025-10-13

拍摄者:王强

服务专员:张飞

船只大小:大船

套餐选择:14600

案例详情

清晨五点的普陀山码头还浸在淡青色的雾里,风裹着桅子花的香撞进衣领,我抱着志愿者递来的姜茶,看石阶上的家属们慢慢聚过来——有人捧着素色的花束,有人攥着叠得方方正正的手帕,还有位穿藏青外套的阿姨,怀里抱着个青瓷罐,罐身贴了张褪色的老照片:戴鸭舌帽的男人站在船头,手里举着条银光闪闪的鱼。

这是普陀山今年第三场“海与新生”公益海葬。和以往不同的是,这次的仪式里多了些“活的”东西——志愿者桌案上摆着小玻璃罐,里面是刚培育好的珊瑚苗,旁边的牌子写着“每一份思念,都能长成海里的花”。负责统筹的小周蹲在阿姨身边,声音轻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雨:“阿姨,要是愿意,您可以把叔叔的骨灰和珊瑚苗一起放下去,我们会帮您在公益平台注记,明年这个时候,能来看它长成的样子。”

阿姨的老花镜上蒙了层薄雾,她伸手摸了摸玻璃罐,指腹蹭过珊瑚苗嫩粉色的触角:“老陈以前最爱来普陀山钓鱼,说这里的海清,鱼都带着佛性。去年他走的时候还念叨,不想占公墓的地,要去海里‘守着他的鱼’。”她把青瓷罐轻轻放在膝头,打开盖子时,指尖抖了抖——里面除了骨灰,还混着几枚晒干的鱼腥草,“这是他上次钓鱼捡的,说要泡茶喝,没喝完。”

七点整,雾散透了,朝阳把海面染成蜜色。船鸣笛的时候,家属们排成队走上甲板,每人手里捧着一只折好的纸船——纸是用旧报纸裁的,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:“爸爸,我考上你说的海事大学了”“阿婆,上次你煮的芋泥,我学会了”“老陈,珊瑚长出来的时候,我带钓竿来陪你”。穿藏青外套的阿姨走在最后,她把青瓷罐里的骨灰小心倒进珊瑚苗的玻璃罐,又往里面放了片晒干的鱼腥草,然后蹲下来,把罐子轻轻放进海里。

普陀山海葬案例一次结合公益活动的纪念海葬实践-1

海面溅起细小的浪,玻璃罐慢慢沉下去,像颗掉进水里的星子。旁边的志愿者举起手机,记录下这个瞬间:“阿姨您看,珊瑚苗会慢慢附着在海底的礁石上,用不了两年,就能长成小灌木丛那样——到时候您来,我们带您坐玻璃船看,说不定能找到它。”阿姨望着海面,突然笑了:“老陈要是知道,肯定得说我‘搞花样’,可他以前总说,钓鱼不能下网,要留着小鱼长大——现在他倒好,自己变成鱼的家了。”

风里飘来远处寺庙的晨钟,撞得人心尖软软的。我望着海面上的纸船,有的飘得快,有的打着转,最前面的那只,纸角上沾了点桅子花的瓣——是刚才那位阿姨放的,她蹲在船边,把花瓣轻轻贴在纸船上,说:“老陈爱闻这个味,以前我在阳台种桅子,他总偷摘一朵别在口袋里。”

普陀山海葬案例一次结合公益活动的纪念海葬实践-2

其实这场公益海葬的idea来得很偶然。上个月志愿者们去海边清理垃圾,遇到位来放纸船的老人,说老伴走了三年,每年都来丢纸船,可总觉得“少点什么”。后来大家商量,不如把海葬和海洋保护绑在一起——让思念不是“消失”,而是“变成”:变成海里的珊瑚,变成游过的鱼,变成下次来普陀山时,海面上那朵恰好飘过来的桅子花。

中午的时候,仪式结束。阿姨坐在码头的石凳上,手里拿着志愿者送的纪念卡——卡背面印着珊瑚苗的生长轨迹。她摸着卡上的字,抬头对我笑:“你看,这上面写着‘编号037,老陈的珊瑚’。明年春天,我要带孙子来,告诉他爷爷变成了海里的花,在守着我们的鱼。”

海面上的纸船还在飘,有的已经远得成了小点。风掀起我的衣角,我忽然想起

最新动态
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2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