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海葬服务案例详情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如何准备仪式当天的物品清单与安排

案例时间:2025-10-11

拍摄者:

服务专员:

船只大小:

套餐选择:

案例详情

清晨的普陀山还裹着薄雾,普济寺的晨钟刚落,码头边的风里已经飘着桂香——这是张阿姨第三次来这里。上次是陪父亲来拜观音,父亲攥着她的手说“以后我要是走了,就葬在这海里”;这次是送他“回家”,可真到要准备的时候,她还是翻来覆去列了三页清单,直到邻居李叔拍着她的肩说:“要带的不是别人说的东西,是你爸的样子。”

其实海葬的物品准备,从来不是“标准化清单”,而是“把逝者的生活碎片拼成仪式”。张阿姨的父亲是退休教师,一辈子爱穿藏青棉麻衬衫,说“棉麻吸汗,海边风硬也不扎人”,所以她特意找出那件洗得发白的衬衫,叠得方方正正放进可降解竹盒——竹盒是殡葬服务中心推荐的,刻了父亲名字里的“松”字,旁边缀着小小的梅枝,那是父亲退休后在阳台种的腊梅,每年冬天都开得满院香。还有父亲的茶缸,掉了漆的搪瓷杯上印着“为人民服务”,她装了一勺父亲最爱的狮峰龙井:“他总说喝茶要喝头春的,这次让海水帮他泡一杯。”

比物品更重要的,是“把习惯带进流程里”。父亲生前爱听越剧《红楼梦》,张阿姨特意翻出压在抽屉底的磁带——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物件,磁粉都有点掉了,可她还是带了,“他说黛玉葬花的调子‘比茶还醇’”;父亲种了十年薄荷,她掐了一把新鲜的枝桠,用棉线绑好:“他总说薄荷清凉,能驱走海里的寂寞。”甚至连香都选了父亲生前用的老山檀,装在密封袋里——小王(殡葬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)提醒过“海边风大,普通香容易灭”,可张阿姨说:“这是他用了二十年的味道,得让观音菩萨闻见。”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如何准备仪式当天的物品清单与安排-1

仪式当天的安排,要“跟着潮汐走,也跟着心走”。提前三天,小王就帮张阿姨查了潮汐表:农历十五的涨潮时间是早上七点半,“涨潮时海水流动慢,骨灰会更稳地‘落’进海里”。早上六点半,张阿姨先带母亲去普济寺上香——这是父亲的习惯,“拜观音要赶早,心诚”。香案前的蜡烛是小王给的防风款,火头裹在透明罩里,风再大也没灭。上完香,母女俩捧着竹盒去码头,小王已经在那里等,手里举着毛笔写的牌子——不是冰冷的编号,是“李建国先生”,像父亲生前教案上的字迹。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如何准备仪式当天的物品清单与安排-2

船上的仪式没有固定流程,“想怎么说,就怎么说”。船开出去二十分钟,到了指定海域。张阿姨先把薄荷枝撒进海里,绿色的叶子飘在蓝水上,像父亲阳台的盆栽;然后打开磁带机,“黛玉葬花”的调子飘起来,风刚好把她提前买的白菊花瓣吹起来,落在海面上,像撒了一层雪。读信的时候,她的声音有点抖,从口袋里摸出小王给的润喉糖——“哭久了喉咙疼,含颗糖”。信里没写“永别”,只写:“爸,昨天我包了您爱吃的荠菜馄饨,留了一碗在冰箱。今天带了您的茶,您要是渴了,就喝一口海水里的龙井。妈说,您种的腊梅今年开得早,等冬天,我摘一枝插在您的牌位前……”

其实最容易忘的,是“给家属自己的准备”。小王说,海边风大,要带防风的外套;码头的台阶有点滑,要穿运动鞋;还有保温壶,装姜茶——“海风凉,喝一口暖到胃里”。张阿姨那天带了,可还是忘了润喉糖,幸好小王备着;也忘了带纸巾,旁边的家属递来一包,说“我上次也忘,哭到眼睛肿”。这些“小遗漏”里藏着最真实的痛,可也因为有这些“被照顾”,仪式才没那么冷。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如何准备仪式当天的物品清单与安排-3

最新动态
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2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