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海葬服务案例详情

普陀山海葬案例一次结合海上书写仪式的独特活动

案例时间:2025-10-19

拍摄者:

服务专员:

船只大小:

套餐选择:

案例详情

清晨五点的普陀山码头,风裹着普陀寺里飘来的檀香味,混着咸咸的海气,往人衣领里钻。码头上停着艘白船,船舷挂着串淡蓝色的纸灯——这是今天要出海的“归舟”,载着五位逝者的骨灰,还有家属们没说出口的话。

张奶奶的骨灰盒放在船头最显眼的位置,檀木盒上贴着张皱巴巴的毛笔字,是她生前写的“桃花开时,要去看海”。她的孙女小棠攥着卷洒金宣纸,指尖沾着昨晚熬的桃胶——奶奶说过,写重要的字前,要把笔尖润得软一点,才不会断墨。船鸣笛时,小棠抬头望了眼天际,鱼肚白里浮着朵像毛笔头的云,倒像是奶奶在催她:“该写了。”

普陀山海葬案例一次结合海上书写仪式的独特活动-1

仪式是从一盏茶开始的。负责海葬的陈师傅端来青瓷碗,倒了半碗普陀山的山泉水,“先敬海,再敬人。”王阿姨端起碗,把水轻轻泼进海里,水花溅起时,她忽然说:“我妈生前爱喝山泉水泡的龙井,说比城里的矿泉水甜。”旁边的老伯跟着笑:“我家老周也是,去年还说要去普陀山打泉水,结果没等着。”风把这些话吹得飘起来,裹着纸灯的光,往海中央去。

接下来是书写。小棠把宣纸铺在船舷的木桌上,砚台是奶奶留下的端砚,磨墨的是她七岁的儿子小宇——奶奶生前教过小宇写“人”字,说“撇要轻,捺要稳,像做人一样”。小棠捏着毛笔,笔尖刚碰到纸,眼泪就滴在“奶”字的左边,晕开个小团墨。“奶奶,上周我去看了桃花,在你以前住的老房子后面,开得比往年艳。”她写得慢,每一笔都像在摸奶奶的手:“你说要教我写‘寿’字,我现在会了,写在宣纸上,你带着走。”写完最后一笔,小宇凑过来,用蜡笔在旁边画了条带翅膀的鱼:“太奶奶,这条鱼会帮你拿字,不会被浪冲走。”

旁边的李叔写得很郑重,他的纸上只有四个字:“老伙计,等我。”他说老伴走得突然,那天早上还在阳台浇花,转头就倒在他怀里。“她生前总嫌我写的字丑,说像鸡爪子扒的。”李叔把宣纸折成纸船,往里面放了片银杏叶——是去年秋天他们在普陀山捡的,老伴说要做书签,结果没做成。“这次让她带着,路上有个伴。”

陈师傅说,海上书写仪式是三年前才有的。那时有个作家妈妈,要送去世的女儿入海,说女儿生前爱写日记,最后一篇里写“想把没写完的故事,寄给海”。后来他们就试着加了这个环节:不用统一的悼词,不用烧纸,把想说的话写在宣纸上,跟着骨灰一起入海。“宣纸是用桑皮做的,泡在海里会慢慢化,像把话揉进浪里。”陈师傅指着远处的浮标,“上个月有家属回来,说在海边看到片浮着的宣纸,上面写着‘妈妈,我考上大学了’,其实那不是他们的,但谁在乎呢?都是心里的话。”

船停在普陀山外海的“归藏区”,这里的海水特别蓝,像奶奶藏在箱底的蓝印花布。陈师傅把骨灰盒打开,骨灰混着细碎的贝壳粉——这是普陀山的习俗,贝壳是渔民们捡的,晒了三年,磨得细如粉末,“让逝者跟着海的骨头走”。小棠把写好的宣纸铺在骨灰上,风掀起纸角,她赶紧按住,“奶奶,我把桃花的样子写下来了,你看,花瓣是用淡墨晕的,像你去年给我做的桃花糕。”

骨灰入海时,没有哀乐,只有海浪拍船舷的声音。小棠看着骨灰混着宣纸慢慢沉下去,忽然发现海面上浮起片

最新动态
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2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