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海葬服务案例详情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与服务方达成的定制化协议实例

案例时间:2025-10-18

拍摄者:

服务专员:

船只大小:

套餐选择:

案例详情

普陀山的风总裹着咸咸的海味,混着不肯去观音院的香火,飘向远处起伏的浪。在这里做了十年海葬服务的林姐说,最动人的告别从不是模板化的流程——而是把“那个人”的样子,揉进每一个能触摸的细节里。就像去年秋天,张阿姨为老伴老周办的那场“钓鱼主题”海葬。

张阿姨和老周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,结婚四十三年,老周的生活里除了她,就是那根用了二十年的钓竿。退休后每天天不亮,他就扛着竿往码头跑,东极岛的礁石缝、朱家尖的浅滩,都留过他蹲在那抽烟等鱼的背影。去年冬天老周走时,攥着她的手说:“别买墓地,我想去海里钓一辈子鱼。”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与服务方达成的定制化协议实例-1

一开始张阿姨怕“跟别人一样”——她见过电视里的海葬,穿制服的人递个冷冰冰的骨灰盒,念段通用悼词,然后把骨灰撒进海里。直到找到“生命归处”服务团队,接待她的小徐没先讲流程,反而递了杯普陀佛茶:“阿姨,跟我说说老周吧?他钓过最大的鱼是多少斤?最爱的下酒菜是啥?”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与服务方达成的定制化协议实例-2

这一聊就是两个钟头。张阿姨说起老周钓竿上刻的“渔乐无穷”——那是结婚十周年他自己用刻刀划的;说起他每次钓完鱼,必带一串淡菜煮豆腐汤,说“你胃寒,喝这个暖”;说起去年夏天在东极岛,老周钓上两斤重的鲈鱼,举着鱼喊她拍照,溅得她裤脚全是海水。小徐记了满满三页纸,末了说:“阿姨,我们把这些都放进仪式里。”

定制协议里的每一条,都像老周的“专属名片”:骨灰盒做成钓竿形状,竿身复刻了“渔乐无穷”的刻字,盒盖用贝壳拼了条游动的石斑鱼,扣锁是他常用的铜制渔线扣;撒放地点选在东极岛附近海域——那是他最常去的钓点;仪式音乐不用哀乐,而是老周每天钓鱼时听的《渔舟唱晚》,用他当年的旧磁带翻录;甚至仪式前摆的小桌,放着他爱喝的佛茶,用的是他用了十几年的粗陶杯——那是张阿姨从家里翻出来的。

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与服务方达成的定制化协议实例-3

仪式那天清晨,天刚泛鱼肚白。张阿姨抱着钓竿形状的骨灰盒站在船尾,海风裹着佛茶清香飘过来,她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清晨,老周举着钓竿喊她看,鱼线那头挂着条巴掌大的石斑鱼,溅得她裤脚全是海水。小徐递来个玻璃漂流瓶,里面装着她写的纸条:“老周,钓累了就回来喝口茶,我在阳台给你留着位置。”

撒骨灰时,《渔舟唱晚》的旋律飘起来。张阿姨打开盒盖,里面除了骨灰,还放着老周的钓鱼证、半盒没抽完的香烟,还有儿子小时候画的“爸爸钓鱼”蜡笔画。她抓起一把骨灰顺着海风撒出去,灰白色粉末混着阳光,像老周当年钓上来的鱼,在海面上闪着光。小徐轻声说:“阿姨,风往东极岛方向吹呢。”张阿姨笑着点头,眼泪却掉在手上:“老周,终于能痛痛快快钓鱼了。”

这样的定制化协议,在普陀山还有很多:爱越剧的老太太,仪式上放了她最爱的越剧头饰,播放她生前唱的《梁祝》选段;爱摄影的小伙子,服务团队把他的摄影作品做成明信片,和骨灰一起撒进海里,每张都印着他拍的普陀山晚霞;老教师的仪式上,放了学生写的信,用的是他当年批改作业的红钢笔。

“协议不是纸上的条款,是把家属心里的‘他是谁’,变成能触摸的告别。”服务负责人说,“有人怕海葬‘冷’,可我们要做的,是让海葬‘暖’——暖到家属能笑着说,‘他走得像

最新动态
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2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