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海葬服务案例详情

普陀山海葬案例老工匠的海葬与作品展示

案例时间:2025-10-18

拍摄者:

服务专员:

船只大小:

套餐选择:

案例详情

清晨的普陀山还浸在薄雾里,梅岑路巷口的木作坊就飘出了樟木的香。68岁的周阿福蹲在门槛上,手里的沙纸正顺着樟木的纹理游走,木屑裹着晨露飘起来,落在他脚边那堆捡来的珊瑚枝上。这是他做海葬盒的第十个年头,巷子里的老住户都知道,周阿福的木盒不是“盒子”,是“海上的家”。

十年前的夏天,邻居张阿公攥着半瓶老酒来找他。这个打了一辈子鱼的老渔民咳得肩膀发抖:“阿福,我走了要回海里,像小时候跟着爹打渔那样。你给我做个木盒,要能沉得慢些,让我多看看海上的云。”周阿福没说话,当天就去后山砍了棵三十年的老樟——樟木耐潮,又有清香味,是海的“老熟人”。他把樟木锯成方方正正的块,用刨子推得光溜溜的,再用刻刀在盒身刻了三圈海浪纹,每一道都像张阿公船头的浪。刷桐油的时候,他加了点张阿公藏的檀木碎,说“这样你在海里,能闻到家里的味道”。

普陀山海葬案例老工匠的海葬与作品展示-1

张阿公的海葬礼在清晨。周阿福跟着船出了海,看着那只刻着海浪的樟木盒顺着船舷滑下去,阳光穿过海水,在盒身上织了层金网。张阿公的儿子突然说:“爹,你的盒子像带着船头的风,回家了。”风里飘着檀香味,周阿福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樟木屑——每做一个盒子,他都要留一点,装在玻璃罐里,像存着每个主人的“影子”。

从那以后,来找周阿福做海葬盒的人越来越多。他的作坊里,总堆着各式各样的木料:渔民要的老杉木(像他们的渔船板)、教师要的枫木(带着书香味)、小朋友要的椴木(软乎乎的像棉花糖)。每块木料都要在巷口的晒台上晾够三个月,周阿福说:“海是活的,得让木头先‘认’海的温度。”

去年春天,李淑兰老师的女儿抱着母亲的多肉盆栽来找他。“我妈生前总说,普陀山的海风里有薄荷味。”周阿福摸着盆栽的叶子,当天就去山上摘了把薄荷,熬成汁混进桐油里。他在樟木盒上刻了三株多肉,每片叶子都带着锯齿——那是李老师养的“桃蛋”,叶子圆滚滚的像小桃子。海葬那天,李老师的女儿把盒子放进海里,说:“妈,你的多肉跟着你去看海了,薄荷味的风会陪你。”海水里浮起一层淡绿色的油花,像李老师阳台的多肉在海里开了花。

周阿福的盒子上从没有重复的图案。渔民的盒身刻渔网,线是用红绳缠的——那是渔民系渔网的绳子;小朋友的盒身刻小鲸鱼,眼睛是用贝壳粘的——小朋友生前总在沙滩上找贝壳;连那位爱养兰花的老太太,盒子上都刻了半开的兰花瓣,刷的桐油里加了晒干的兰花碎。“每个盒子都得带着主人的故事,不然海不认识它。”周阿福蹲在作坊里刻鲸鱼眼睛,指节上的老茧蹭过贝壳,“你看这鲸鱼的尾巴,要刻得翘一点——那孩子说过,想当鲸鱼的尾巴,跟着鲸鱼游遍大海。”

作坊的墙上挂着十几面锦旗,最显眼的是李老师女儿送的:“海的归处,心的安歇”。桌子上摆着个玻璃罐,里面装着各个盒子剩下的木屑,周阿福说:“有时候晚上睡不着,就拿出来闻闻——樟木的香是张阿公,枫木的香是李老师,椴木的香是那个想当鲸鱼尾巴的小朋友。”他的手布满老茧,却能刻出比发丝还细的海浪纹——那是几十年做木活练出来的,像海刻在沙滩

最新动态
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2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