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新闻资讯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舟山市海葬多少费用撒海文化

舟山市海葬多少费用撒海文化

作者:普陀山海葬中心
2025-10-13
浏览:452

清晨的沈家门渔港刚褪尽夜的墨色,第一班撒海船就顺着涨潮的浪缓缓驶出码头。船头的国旗被海风扯得猎猎响,甲板上的家属攥着可降解骨灰盒,目光追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东极岛——那是很多老渔民生前最熟悉的捕鱼场,如今成了他们最后的“归处”。在舟山,海葬从不是冰冷的殡葬流程,而是一场裹着渔盐味的“回家仪式”,连费用里都藏着对生命的体恤。

说起舟山海葬的费用,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接地气。根据舟山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标准,基础服务包涵盖了遗体接运(本岛范围内)、3天冷藏、简易告别厅使用、可降解骨灰盒以及3位家属的船票,总价大概在3000到5000元之间。如果想给仪式添点“私人温度”,比如加一束老伴生前最爱的桅子花,或者请师傅用渔鼓唱一段《舟山渔歌》,额外费用也不过千元左右。更贴心的是,本地户籍居民还能申请2000元的政府补贴——这笔钱不是“减免”,是这座海岛对“老海民”的最后一份问候:一辈子守着海,回家的路不该太贵。

但舟山的撒海文化,从不是用费用能丈量的。对土生土长的舟山人来说,“归海”是刻在基因里的执念。老渔民常说“鱼归水,人归海”,就像农民死后要埋进土里,渔民的终点该是大海——那是他们捞过渔、织过网、闯过台风的地方,是比陆地更熟悉的“家”。仪式上的每一个细节,都浸着海洋的魂:家属会在甲板摆上死者生前爱吃的烤带鱼干、温好的黄酒,点一支用竹片卷的香——这是“给老海公的上路饭”;撒骨灰时,船上的喇叭会放出《东海渔歌》的旋律,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渔船上常播的调子,熟悉的弦乐裹着海风飘出去,像在喊“老伙计,跟我走”;连船长的祈福词都带着海的粗粝:“阿爸,去东极岛的渔排那边吧,你生前养的大黄鱼还在等着呢”——用的是地道的舟山方言,尾音带着海风的咸。

舟山市海葬多少费用撒海文化-1

去年冬天,我在撒海船上遇到过一位周阿姨。她抱着老伴的骨灰盒,盒面上贴了张旧照片:穿渔裤的男人蹲在船头,手里举着一条刚捞的石斑鱼,笑得眼睛眯成线。“他是嵊泗的讨海人,一辈子没离开过船。”阿姨摸着照片上的皱纹,“临终前他说,别买墓地,我怕闷,要回海里——那里有我年轻时搭过的渔排,有一起闯过台风的老兄弟,还有我第一次遇见你时的浪。”撒骨灰的瞬间,阿姨把老伴的旧渔帽系在船头栏杆上,风一吹,帽子顺着浪晃了晃,像那个人还站在那里,喊她“阿妹,收网喽”。末了,她捡了块带花纹的贝壳塞进口袋:“这是他给我的回信,海的礼物,比墓碑热乎。”

很多人问,海葬会不会污染海洋?舟山人的回答里藏着对海的敬畏:所有骨灰盒都是玉米淀粉做的,埋进海里三个月就会化得没踪影;撒海区域选在远离养殖区的外海,水流能把骨灰带进深海,不会影响近海的鱼群。“我们吃海的饭,不能糟践海。”负责撒海的王船长说,“每一次撒海,我都会对着海说,对不住啊,又送个老伙计回来,你帮着照看点。”风把他的话吹向浪里,海浪拍了拍船舷,像在应“放心吧”。

夕阳把海面染成橘红色时,撒海船驶回沈家门码头。家属们站在甲板上,望着远处的海平线,没有人哭——他们知道,那个曾经为家里赚过鱼钱、为孩子挡过海风的人,已经变成了风里的盐味,变成了浪尖的光,变成了每一次涨潮时,拍在脚边的温柔。舟山的海葬
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