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海葬服务案例详情

普陀山海葬案例为电影人举办的纪念放映与海葬

案例时间:2025-10-23

拍摄者:

服务专员:

船只大小:

套餐选择:

案例详情

清晨的普陀山还裹着淡青色的雾,紫竹林的钟声刚落第三下,洛迦山方向的海面上飘来第一缕渔歌。海边的观海平台上,老周正蹲在礁石上调整投影仪的角度——那台机器是陈默生前用了二十年的“老伙计”,机身蒙着层旧旧的铜绿,镜头盖里还塞着半张去年在普陀山画的分镜稿,画的是潮音洞的浪打在礁石上,铅笔印子被海水浸得发蓝。

“老陈当年拍《浪里归》的时候,就用这台机器试拍过素材。”旁边的王姐摸着投影仪的外壳,指尖蹭过一道浅划痕——那是陈默当年为了追一只跑入镜头的小渔船,摔在礁石上撞的。幕布是从陈默北京的工作室里运过来的,是他拍《渔家人》时用过的背景布,米白色的布面上还留着当年刷的蓝漆,像片褪了色的海,边缘缀着几根没剪掉的渔线,风一吹,布角轻轻晃,像在跟谁打招呼。

七点整,老周按下开机键。光束穿过晨雾打在幕布上,黑白画面里,年轻的陈默举着画板站在礁石上,身后是满船的渔获,渔民们笑着把大鱼往他怀里塞,他一边躲一边喊:“别碰我画板!刚画的分镜要花了!”镜头晃了晃,显然是摄影师在笑,画外音里传来陈默的骂声:“小王你再抖,我把你扔海里喂鱼!”

普陀山海葬案例为电影人举办的纪念放映与海葬-1

平台上的人都笑了。当年的小王现在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副导演,他擦了擦眼角,说:“老陈那时候比谁都拼,为了拍《浪里归》里浪打船舷的慢镜头,他在这礁石上蹲了三天三夜,腿肿得穿不上鞋,还说‘要等最有脾气的浪’。”风里飘来晚香玉的香气,是陈默的女儿小棠捧着的花束——昨晚在普陀山的香花寮摘的,花瓣上还沾着晨露。她把花放在投影仪旁边,说:“我爸总说,普陀山的晚香玉最像电影里的光,淡得像没存在过,却能飘很远。”

电影放到第三十分钟,画面里出现了陈默最骄傲的镜头:暴雨里,渔民们拉着渔网往岸上跑,海浪像座移动的山压过来,陈默举着画板站在人群后面,雨水顺着帽檐流进脖子里,他却笑得眼睛发亮。“这个镜头拍了七次,”老周说,“老陈说,要拍出浪的‘气’,不是水,是渔家人骨头里的劲。”海面上恰好驶过一艘渔船,渔民们穿着橙红色的救生衣,喊着号子收网,声音和电影里的号子叠在一起,像跨越了二十年的呼应。

八点半,投影仪的光暗下来。小棠捧着骨灰盒走上平台——盒子是用普陀山的竹篾编的,外面贴满了陈默近年的分镜稿:有洛迦山的日出,有紫竹林的夕阳,有潮音洞的浪花,最后一张是他上个月画的,画的是海边的观海平台,上面架着投影仪,幕布上放着《浪里归》,旁边写着一行小字:“我的最后一个镜头,要留在海里。”

骨灰盒缓缓放进海里的时候,晚香玉的花瓣跟着落下去,飘在蓝得透明的海面上。老周突然按下投影仪的播放键,《浪里归》的结尾镜头又亮起来:夕阳下,渔民们坐在礁石上吃晚饭,陈默举着相机给大家拍照,镜头慢慢拉远,把整个海面收进画面里。“老陈,”老周对着海喊,“这次你终于进镜头了。”

风把幕布吹得鼓起来,像一面要飞起来的帆。小棠捡起脚边的一块贝壳,壳上有一道天然的纹路,像极了电影胶片的齿孔。她把贝壳递给旁边的小朋友:“这是爷爷给你的电影票根,下次来海边,记得找他要新的镜头。”

雾已经散了,太阳爬上普陀山的

最新动态
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浙江省海葬公司海葬流程海撒服务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舟山市海葬的新政策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舟山市海葬费标准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3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浙江省海葬死亡补贴
作者: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 2025-10-22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