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案例亲友在现场演奏怀旧曲目的温馨记录
案例时间:2025-10-23
拍摄者:
服务专员:
船只大小:
套餐选择:
案例详情
身后传来手风琴的风箱声,是小周,陈阿姨教过的第一届学生。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,正是当年陈阿姨给他补过袖子的那件。"琳子,准备好了吗?"小周捏紧背带,指节泛着淡粉——陈阿姨以前总说他拉琴太用力,"手要像摸花瓣似的,旋律才会飘起来。"
阿琳把骨灰盒贴在胸口,温热的盒身隔着衬衫蹭着她的心跳。"妈,我们去看海了。"她轻声说,像小时候妈妈送她去幼儿园时,她攥着妈妈的衣角说"我要吃橘子糖"那样软。
风箱一推,《茉莉花》的第一个音符撞进风里。小周的手腕晃得很慢,像陈阿姨当年坐在旧钢琴前,指尖划过琴键的样子——那架钢琴是学校淘汰的,陈阿姨自己搬回家里,琴键黄得像晒了太阳的旧报纸,却能弹出最清亮的《茉莉花》。阿琳想起小学三年级的夏天,她蹲在钢琴底下捡橡皮,听见妈妈给学生上课:"注意这个转音哦,要像海边的风绕着礁石打圈儿,软乎乎的。"

旋律裹着浪声涌过来时,站在后排的张婶抹了下眼睛——她是陈阿姨的老邻居,去年冬天还跟着陈阿姨去海边捡过贝壳。"那回你妈捡了满满一塑料袋,说要给社区的小朋友做手工,结果回家路上摔了一跤,贝壳撒了一地,她蹲在雪地里捡,笑得像个孩子。"张婶碰了碰阿琳的胳膊,声音里带着颤,"你听,这曲子跟那回她唱的一样。"

风忽然大了些,吹得小周手里的乐谱纸翻卷起来,阿琳赶紧上前按住。纸页上有陈阿姨的笔记,用红钢笔圈着"转音要轻",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。那是上个月阿琳在妈妈的抽屉里找到的,夹在一本《小学音乐课本》里,页脚卷着边,像被翻了无数次。

"妈,您听,小周拉得比以前好了。"阿琳对着骨灰盒轻声说,指尖顺着茉莉花的纹路慢慢划。海浪拍在礁石上,溅起的水珠落在她手背上,凉丝丝的,像妈妈以前帮她擦汗的手心。
旋律到副歌时,不知谁跟着哼了起来——是楼下的李叔,以前总跟着陈阿姨去社区合唱团。他的声音有点哑,像老留声机转着旧唱片,却把"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"唱得特别清楚。阿琳想起妈妈去年秋天在阳台晾衣服,跟着收音机唱这首歌,风把她的白发吹得飘起来,她仰着头笑:"等我老了,就去海边住,天天唱《茉莉花》给浪听。"
最后一个音符落在浪尖上时,阿琳解开了骨灰盒的锁扣。盒里除了骨灰,还有一撮晒干的茉莉花瓣——是妈妈临终前攥在手里的,说"要带点香去海边"。她抓起一把骨灰,混着花瓣撒进海里,白色的粉末顺着海浪打了个旋,像妈妈以前跳广场舞时转的圈。
小周的手风琴还放在腿上,风箱敞开着,像在等谁来续一段旋律。阿琳忽然看见礁石缝里停着一只白蝴蝶,翅膀上沾着细碎的茉莉花瓣——那是刚才撒花瓣时飘过去的。蝴蝶扑棱了两下翅膀,顺着风往海的方向飞,像妈妈生前追着蝴蝶跑的样子。
"妈,您看,蝴蝶带您找浪去了。"阿琳对着海的方向笑,眼泪却掉在礁石上,砸出小小的湿痕。旁边的小周递来一张纸巾,纸巾上印着茉莉花
清晨五点的普陀山还裹着淡蓝的雾,千步沙的浪声像谁揉着皱巴巴的旧毛衣,慢悠悠舒展开来。阿琳抱着妈妈的骨灰盒站在礁石边,指尖蹭过盒盖上刻的茉莉花——那是去年妈妈在医院病房里攥着她的手说的,"等我走了,把这个刻上去,我教了三十年的《茉莉花》,得跟着我。
最新动态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