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案例家属在仪式上的真情流露与感谢辞
案例时间:2025-10-15
拍摄者:
服务专员:
船只大小:
套餐选择:
案例详情
清晨五点半的普陀山码头,海风裹着桅子花的香钻进衣领。候船厅的藤椅上,62岁的张秀兰正摩挲着怀里的蓝布包——那是老伴周福生生前穿了十年的渔服,衣角还沾着去年秋天在东极岛打渔时蹭的鱼鳞。她的膝盖上放着顶磨破了边的草帽,帽檐内侧用红丝线绣着"福"字,是她结婚那年给老周绣的。
"张阿姨,船要开了。"引导员小夏的声音轻轻飘过来。张秀兰抬头,看见远处的"慈航号"渡轮正泛着淡金的光,像老周当年开的小渔船。她扶着藤椅扶手站起来,把布包往怀里又抱了抱,跟着小夏往码头走。风掀起她的银发,露出耳后那道淡粉色的疤——那是二十年前老周为了救落海的渔工,撞在船舷上留下的,当时老周笑着说:"这疤是海给的印章,证明我是海的儿子。"
仪式的地点选在莲花洋水域。船停稳时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海水像揉碎的翡翠。张秀兰捧着骨灰盒站在船尾,指腹轻轻敲了敲盒盖——这是她和老周的暗号,以前老周出海前,她总这样敲敲他的渔船舷:"小心点,我等你回来。"今天的骨灰盒里,除了老周的骨灰,还装着他生前最爱的两样东西:一把用旧了的鱼刀,和半包没抽完的"东海"牌香烟。"老周说过,死了要回海里。"张秀兰对着海面轻声说,"他说渔人的一生,就是从海里来,回海里去,躺在土里闷得慌。"

撒骨灰的瞬间,海风忽然大了些。张秀兰解开红布带,骨灰顺着指缝落进海里,像撒了一把细碎的星光。她抓起脚边的茉莉花瓣,跟着骨灰一起撒下去——那是老周生前最爱的花,以前家里的院角总种着几盆,老周说"这花像秀兰,不娇气,香得稳"。"老周,你看这海。"张秀兰的声音有点抖,却很清亮,"和你当年打渔的莲花洋一模一样,蓝得能照见云。我带了你最爱的草帽,等下我把它系在船舷上,风一吹,你就能闻到桅子花的香。"
旁边的小夏悄悄递来一杯温水。张秀兰接过,指尖碰到小夏的手背——这姑娘的手像春天的海水,温温的。她忽然想起三天前第一次来咨询海葬时,小夏蹲在她脚边,捧着资料说:"阿姨,要是您想带点叔叔的旧东西,我们可以帮您装在可降解的网袋里,一起沉到海里。"当时她没说话,转身回了家,翻出老周的渔服和草帽——那是老周生前最宝贝的两样东西,以前她总嫌渔服沾着鱼腥味,老周就笑着说:"这是海的味道,你懂什么。"
"姑娘,多亏你。"张秀兰握住小夏的手,手背上的青筋像老周船上的缆绳,"要是没你提醒,我差点忘了带老周的草帽。"小夏的眼睛有点红,她想起昨天整理资料时,看见周福生的生前备注:"喜欢吃清蒸带鱼,爱听越剧《打渔杀家》,最怕老婆生气时不说话。"所以她特意让厨房煮了碗清蒸带鱼,今早给张阿姨带了一份——虽然张阿姨没吃,但把鱼骨头包起来,说要一起撒进海里:"老周以前总说,鱼骨头要还给海,不然鱼会想家。"

仪式结束时,太阳已经升起来了。张秀兰站在船尾,望着海面上的波纹。风掀起她的衣角,吹得老周的草帽在船舷边晃啊晃。她从布包里掏出个贝壳——那是去年夏天老周在朱家尖沙滩捡的,说要给孙子做哨子。"老周,我以后每个月都来。"她对着海面轻声说,"带你爱喝的
最新动态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