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新闻资讯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普陀山海葬费补贴

普陀山海葬费补贴

作者:普陀山海葬中心
2025-10-12
浏览:546

清晨的普陀山海岸,浪涛裹着薄雾拍打着礁石,几只白鹭掠过海面往洛迦山方向飞去。住在龙湾村的王阿姨捧着布包,沿着海边步道往殡葬服务中心走——包里是老伴的海葬证明,还有刚填好的补贴申请表。风掀起布包的边角,露出里面一张泛黄的老照片:穿粗布衫的男人蹲在船头,手里举着刚捞上来的石斑鱼,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。那是老伴年轻时的样子,一辈子和海打交道的老渔民。

去年开始,普陀山推出了海葬费补贴政策。舟山市户籍居民选择在普陀山海域海葬,能拿到3000元补贴;外地户籍但长期在舟山工作生活的,凭居住证也能申请。王阿姨的老伴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:“我这一辈子,网过鱼、修过船,最后想回海里歇着。”办理海葬时,工作人员提醒她可以领补贴,她当时还犯嘀咕:“海葬本来就比土葬省钱,咋还能拿补贴?”直到银行卡收到到账通知,她才对着手机屏幕笑:“这是政府给咱守海人的心意,比啥都实在。”

负责殡葬服务的林主任说,补贴不是“鼓励”,是“托底”——托住那些想选海葬却怕麻烦、怕经济压力的家庭。普陀山海域是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,海葬用的可降解骨灰盒,泡在海里3个月就会完全分解,不会留下半点痕迹。“以前有人觉得海葬‘轻飘’,现在观念变了,”他翻着最近的申请记录,“上个月有个90后姑娘,给妈妈申请海葬。姑娘说妈妈生前每年都来普陀山看海,总说‘等我老了,就把我埋在浪里’——补贴帮她圆了妈妈的愿,也让她少了点经济负担。”

普陀山海葬费补贴-1

常来海边的李叔,老伴去年海葬后,每天都会搬小马扎坐在这里。他说以前清明去墓地,要爬半小时台阶,现在就坐在海边吹海风,把家里的琐事慢慢讲给浪听。“补贴的钱我没花,存起来给小孙子买了套《爷爷的海》绘本,”他摸着绘本上的海浪图案,声音软下来,“里面画的就是普陀山的海,浪花朵朵,像老伴笑的样子。”风掠过他的白发,远处传来普陀寺的晚钟,钟声裹着海风,落在每一朵浪尖上。

傍晚的夕阳把海面染成橘红,王阿姨站在海边,把老伴的照片轻轻贴在胸口。海浪卷着细碎的贝壳涌过来,又退回去,像在跟她打招呼。她想起老伴生前说过:“海是活的,埋在海里,就像还在我身边。”补贴政策的意义,大抵就是这样——它不是冰冷的文件,是给“想回海里”的人,铺了一条更暖的路;是给守着海的人,递了一杯热乎的茶。

风又起时,王阿姨把照片收进布包,转身往村里走。身后的海浪还在拍岸,一声接着一声,像老伴当年喊她回家吃饭的声音:“阿菊,饭好了——”而普陀山的海,就这样把所有的思念,都藏进了浪涛里,藏进了每一份暖人的补贴里。

普陀山海葬费补贴-2
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