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山市海葬收费标准及政策解读
在海岛城市舟山,海葬作为一种将骨灰撒入大海、回归自然的殡葬方式,近年来随着绿色殡葬理念的推广逐渐被更多家庭接受。作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舟山自2018年起便将海葬纳入惠民殡葬服务体系,通过政府补贴与市场化服务结合的方式,让这项“生态身后事”既环保又暖心。
从收费构成来看,舟山海葬的核心服务已实现“基本免费”。根据《舟山市惠民殡葬服务实施办法》,户籍在舟山的居民或在舟山去世并火化的非户籍人员,均可申请免费海葬服务,涵盖三大类基础项目:一是骨灰撒海的船只租赁、燃油及人工费用,由民政部门统一协调专业殡葬服务机构执行;二是可降解骨灰容器(采用淀粉基材料,入水3-6个月自然降解),避免传统骨灰盒对海洋环境的影响;三是基础仪式服务,包括简短的告别仪式、骨灰撒放引导、纪念证书制作等。这些项目的费用由市、区两级财政按比例补贴,家属无需支付。
不过,家属若有个性化需求,需承担少量自费项目。目前主要涉及三类:家属随行人数超出标准的部分,按规定每具骨灰可免费随行3名家属,超出人员需支付150元/人的乘船及保险费用(含往返交通、简餐);定制化纪念服务,如骨灰撒海过程的摄影录像(300-500元/次)、刻有逝者姓名的纪念章(100-200元/枚)等;骨灰寄存延期费用,若逝者骨灰已寄存于殡仪馆,申请海葬前需将骨灰取出,超过免费寄存期(一般为1年)的,需按殡仪馆标准补缴寄存费(约20-50元/月)。

申请海葬需经过“材料审核-预约排期-仪式执行”三个步骤。家属需携带逝者火化证明、家属身份证及关系证明(如户口本、结婚证),到户籍所在地或逝者火化地的民政局殡葬管理科填写申请表,也可通过“浙里办”APP线上提交材料预审。审核通过后,工作人员会根据潮汐规律和船舶调度情况安排海葬日期(多为每月农历初一、十五前后,避开台风季),并提前3天通知家属集合时间和地点(通常在沈家门渔港或定海码头)。仪式当天,家属需遵守船舶安全规定,骨灰需经工作人员检查确认使用可降解容器,禁止携带鲜花以外的祭品(避免塑料包装污染海洋)。
舟山已在朱家尖南沙设立“海之念”纪念墙,镌刻所有海葬逝者的姓名,每年清明节组织集体追思活动;家属也可通过“舟山殡葬服务网”的线上纪念平台,上传逝者生平、照片,随时在线缅怀。这种“大海为墓,自然为碑”的殡葬方式,正让越来越多舟山人感受到生命回归自然的宁静——当骨灰随洋流融入东海,既是对逝者“从自然来,回自然去”的尊重,也是留给这片蓝色土地最温柔的环保礼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