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山海葬服务中心
普陀山海葬 绿色环保 · 尊重传统
新闻资讯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普陀山海葬流程包括哪些项目

普陀山海葬流程包括哪些项目

作者:普陀山海葬中心
2025-10-16
浏览:436

清晨的普陀山湾,浪涛裹着薄雾拍打着礁石,偶尔有几只白鸥掠过——这里不是普通的海域,而是许多人选择“归墟”的最后一站。在普陀山,海葬从来不是“处理骨灰”的方式,而是一场“带着温度的送行”,每一步都藏着普陀山的“讲究”和“心意”。

想在普陀山办海葬的家庭,大多会先找到普陀山佛教协会下设的海葬服务中心。不同于其他地方的“填表—等待”,这里的工作人员会先递上一杯温热的普陀佛茶,慢慢讲清楚流程里的“门道”——比如要选农历的吉日(多是初一、十五或菩萨圣诞日),比如需提前准备逝者的少量骨灰(通常100克左右,用素色绢布包成小包袱,上面绣着淡淡的莲花纹),还有家属要带的物品:一束没有修饰的白菊(不能用香水百合,说是“太浓的香味会扰了逝者的路”),一瓶从家里接的清水(要早上刚接的,带着家里的气息),还有逝者生前的小物件——比如一位阿姨带了逝者生前常戴的老花镜,说“他眼神不好,路上要看清莲花”;还有位大哥带了半块没吃完的观音饼,说“爸以前总偷偷藏一块在口袋里,说比外面的饼干甜”。工作人员会把这些细节一一记在本子上,末了加一句:“到时候我们会帮着把这些东西和骨灰一起放下去,放心。”

普陀山海葬流程包括哪些项目-1

到了约定的日子,家属会在清晨五点半集合在短姑道头码头。这是普陀山最古老的码头,青石板上还留着千百年的脚印。码头边的“短姑亭”里,早已摆好了一张枣红色的供桌,上面是青铜香炉、白瓷烛台,还有三碗冒着热气的素面——这是普陀山特有的“送行面”,每碗面都煮得软软的,卧着两个圆圆的素蛋,汤头是用普陀山的青菜和香菇熬的,闻起来有股清甜味。工作人员会帮家属把骨灰盒轻轻放在供桌上,然后递来三根檀香,说:“先和老人家唠唠,告诉他要坐渔船去莲花洋了,那里是观音菩萨的莲花池。”家属们烧香的时候,旁边的妙音师父会轻声念《往生咒》,声音像海风拂过紫竹,裹着香火的烟飘向海面。有位老奶奶一边烧香一边抹眼泪:“妈,你以前总说要去莲花洋看莲花,现在我带你来啦。”

六点整,船准时开航。船是小小的木质渔船,刷着淡蓝色的漆,船头挂着一串铜铃,风吹过来叮当作响——据说是老渔民传下来的习惯,铜铃能“引着逝者的魂找到莲花”。船行二十分钟,到了莲花洋的“海葬区”——这里的海水蓝得透亮,像块被阳光晒暖的翡翠,远处还能看见洛迦山的影子(那是观音菩萨的修行地)。工作人员会先往海里撒一把新鲜的莲花瓣(是早上从紫竹林摘的,还带着露水),然后对家属说:“可以了,慢慢来。”家属们捧着绢布包的骨灰,慢慢蹲在船舷边,把骨灰轻轻撒进海里——不是“倒”,是“撒”,像撒一把春天的槐花粉,落在海面上,打着旋儿沉下去。有的家属会一边撒一边说:“爸,你以前总嫌我不会划船,现在我帮你撒骨灰,手稳得很”;有的会把那瓶家里的清水倒进去,说:“这是你每天早上喝的自来水,带过去解渴”;还有的会把逝者的老花镜轻轻放进海里,说:“路上要看清莲花啊,别走错路”。撒完骨灰,工作人员会递给每个家属一个小小的琉璃瓶(是普陀山工艺馆做的,里面刻着莲花),然后用勺子舀起一勺海水装进去,说:“这是莲花洋的水,带回去,想他的时候就看看,海水是通着这里的。”

船回码头的时候,天已经大亮了。家属们捧着琉璃瓶,站在短姑道头的青石板上,望着远处的莲花洋——浪涛里还浮着几片没沉下去的莲花瓣

普陀山海葬流程包括哪些项目-2

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